东校区:导师沙龙之一年级行为习惯养成策略

浏览次数: 16
发布时间:2021-11-01 09:20:59
分享
打印

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有很大的区别,进入小学后因为有了正式的书本知识的学习任务,对行为和习惯方面的要求也就高了许多。一年级又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。把握好关键期,遵循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,是行为习惯得以养成的保证。2021年10月27日,一年级班主任何丽给大家做了经验分享。


一、心中有计划

班主任工作繁文冗杂,尤其是一年级班主任工作,千头万绪。在繁忙的工作中,老师们更要理清思路,结合学校安排,对班级管理工作做好梳理和规划,每个星期有重点的培养孩子一个行为习惯,一点一点抓起,逐步完善。

二、开好班会课,在互动交流中明理

一年级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,不是告诉他什么应该做,什么不应该做,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错的,就可以保证执行力。需要借助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平台和载体。因为一年级新生刚入学,需要养成的行为习惯较多,所以我每个星期至少召开两次班会课。每次班会明确本周的行规养成重点,通过故事或者小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本周行规养成的必要性,同时引发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养成这样的行为习惯,同学老师一起交流方法。通过班会课,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,以及怎样做,让学生对行为习惯养成做到认可、接纳,并且有抓手。

三、培养小助手,做好过程监督

小学生的自制力是比较弱的,如果没有过程监督,行为习惯养成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。而过程监督光靠老师一个人是管不过来的。因此,老师要在班级发掘班干部人才,培养小助手,让学生监督学生,既能减轻老师负担,又能提高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。但是,孩子们不是一开始就会做班干部的,需要老师先做示范,手把手教孩子怎样做,还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,总结方法,老师在班干部会议上对班干部工作给予一定的评价。


四、在活动中巩固

把行为规范指导融入到活动和比赛中,往往能收到满意的效果。比如,要孩子养成光盘的好习惯,班级开展“我是光盘小明星”活动;为了培养孩子站路队快、静、齐,开展争当“路队小标兵”活动;为了树立学生团结友爱的意识,在班级开展“很高兴和你做同桌”活动……

五、在评价奖励中前行

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,“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。”一年级学生更是如此,用一句毫不夸张的话说,一年级小朋友很多时候是为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而去学的。班主任在对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中,建立一套富有儿童色彩的评价和奖励机制,就显得特别重要,它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结果,激发学生继续努力的愿望。

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评价和奖励机制呢?

(一)富有班级特色,呈现梯度评价

评价与奖励要具体明确,奖励不应该是临时、随意、即兴的举措,而应围绕班级建设目标,做到有规划,有梯度,形成一个系列。

我的班级评价和奖励机制是这样的:对学生平时的各种行为习惯采取积分制,包括,上课、下课、路队、集会、午餐等多个方面的评价。每周评选积分前五名和进步最快的五名学生,一共十个学生,颁发表扬信。四个表扬信可以将“金拇指”奖杯周末带回家一次,周一带回。16封表扬信可以兑换一个“金拇指”奖杯带回家并且不用带回。

梯度式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有不断奋斗的目标,能让学生较持久的保持好的行为习惯。

(二)基于儿童立场,富有儿童特色的全员性奖励

表扬信和“金拇指”奖杯只是部分学生可以得到的,如果一些学生长期积分得不到肯定,可能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,从而对班级评价机制不感兴趣,失去内在向上的信心。因此,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好习惯带来的愉悦体验,积分还可以兑换奖券。第一次,10个积分可以摸奖券一次;第二次,20个积分可以摸奖一次;第三次,30个积分可以摸奖一次;第四次,40个积分可以摸奖一次;以后每50个积分摸奖一次。奖券有:免罚卷、特殊时光劵、座位劵、万能劵。

全班学生都对这样的摸奖活动很感兴趣。奖券的设置也让每一个学生体验了积分的乐趣。

六、在反复中训练巩固。

养成教育,不是一朝一夕,一蹴而就的事。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,年龄小,自控力弱,习惯养成过程中,常会有“返潮”现象。老师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过程中要反复抓,抓反复,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,从点滴做起,潜移默化,循序渐进,为孩子行为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
部门:一年级

供稿:何丽 

摄影:成宇清

初审:成宇清

复审:吴迎欢

  


点击排行